1998年,陳硯才帶著妻子來到荊州,靠拉板車在大街小巷收廢品度日。十幾年來,他勤勤懇懇,一點一滴地積攢,終于在沙市區(qū)立新鄉(xiāng)張溝小學后面開起了一個不小的廢品回收站。 多年勞累,他患上腎盂積水,還被摘除了一個腎臟。他本想等行情好了把貨物賣掉后,與家人出門旅游,然而,23日上午11時許,他剛回家吃飯,便發(fā)現回收站里冒起了濃煙,整個回收站瞬間被大火吞噬。 眼看百萬貨物將付之一炬,陳硯才情急之下想一死了之。但就在快踏進火海的一瞬間,他想起了妻兒和幾十萬的欠債,于是他收回了腳步,擦干眼淚,跪倒在妻子面前。“我不能逃避,我要扛起肩上的責任。” 百萬貨物被燒,欲跳火輕生 23日上午11時許,在沙市區(qū)立新鄉(xiāng)張溝小學后面開廢品回收站的陳硯才忙完一上午的工作,叫幾名工人回家吃飯后,自己也回到離回收站不遠的出租屋里吃午飯。“還沒端起碗,他就發(fā)現回收站那邊冒起了煙。”陳硯才的妻子李艷嬌說。夫妻倆都感覺不妙,立即往回收站趕。果然,他們的回收站起火了! 然而,等他們趕到時,滾滾濃煙已將周圍地區(qū)籠罩。據當時在沙市區(qū)塔橋路上的一位市民回憶,他看到濃煙時,還以為那是天上的烏云。 據了解,整個回收站的面積在5000m2以上,北面是一排工棚,南面有一棟3層的樓房,其他地方則堆滿了塑料、玻璃等各種廢品。大火從西北角開始燒起,在西北風的撩撥下,大火一路南進,并燒著了那棟3層樓房。 陳硯才和妻子在火場內拼命搶救還沒有燒著的貨物,但大火太快了,沒多久就蔓延到無法控制的地步。“里面的貨物價值在160萬元以上,就這樣眼睜睜地沒了。”陳硯才說。 無計可施的陳硯才見火勢越來越大,情急之下竟想到跳進火海輕生。“我正準備輕生時,想起我還有妻兒,還有幾十萬的欠債,我走了,他們怎么辦?”于是,他收回了腳步。 消防官兵接警后立即趕到,將一直徘徊在火海邊的陳硯才拉到了地方。 多年心血成空,勇敢擔責 陳硯才是湖北漢川人,據他姐姐介紹,陳硯才從小身體就差,為了謀生,1998年他帶著妻子來到荊州,夫妻二人拉著板車在大街小巷收廢品。他們的兩個女兒都出生在荊州,大的11歲,小的只有7歲。 在夫妻兩人的努力下,他們終于有了這個廢品回收站。但由于過度勞累,陳硯才被檢查出患有腎盂積水,不得不摘除了一個腎臟,另一個腎臟也經常隱隱作痛。為了家庭,他一直苦苦支撐著。“他常跟我說,不指望自己能活到七八十歲,只希望看到一雙女兒成人就足夠了。”陳硯才的姐姐說。 他做生意比較老實,別人把廢品賣給他,他從來都是現金結算。沒有錢,他就到處借,以至于現在欠了別人幾十萬元。只要把貨賣出去他就能賺一大筆錢,但今年行情不好,他就把附近的一棟3層樓房租下來儲存貨物。“里面全是我們儲物的值錢貨物,一共60多噸,房子外面的貨物燒了損失比較小,但是房子里面的貨被燒了,實在太可惜了,那可是我們十幾年的心血??!”李艷嬌說。 陳硯才本來打算等行情好了,就把這些貨物賣出去。但沒想到一場火,把所有的夢都燒沒了。樓房的房東也趕到現場,要陳硯才賠錢。這也是他急得想跳火的原因。 從火場出來的陳硯才跪在李艷嬌面前道歉,“我太傻了,我若走了,你們怎么辦?”李艷嬌擦干丈夫的眼淚連聲說,“只要人沒事就好!” 之后,陳硯才對樓房的房東表示,他會對被燒壞的樓房負責到底。 消防救火受阻,火場周邊隱患重重 火災發(fā)生后,紅星消防中隊立即趕赴現場進行施救,但由于只有一條小泥巴路通往火場,消防車開不進去。記者在現場看到,由于火場附近沒有消火栓,為了補充水源,消防官兵不得不繞到江漢北路等其他地方取水。 消防官兵把水管鋪設進火場時,發(fā)現廢品堆放比較散亂,難以快速到達滅火地點。“火災之所以會迅速擴大,除了與大風天氣有關,還與火場內復雜的地形有關”,紅星中隊指導員楊帆說。 楊帆介紹,火場內到處都是塑料等可燃物,卻沒有任何消防設施和消防器材,“有些在火場內參與搶救的工人一邊搶救還一邊抽煙,這都是很危險的。” 記者注意到,火災發(fā)生在荊沙大道旁,而荊沙大道兩邊從江漢北路到紅門路路段,有多個廢品回收站,不少房屋前后都堆滿了廢品,一片連一片。這些廢品都是可燃物,一旦發(fā)生火災,極可能出現火燒連營的局面。 據附近居民袁先生介紹,2004年,在荊沙大道與紅門路交叉路口附近的一個回收站就發(fā)生過一場火災,火勢比這場更大,“燒了將近8個小時,據說損失好幾百萬。” 附近居民都希望相關部門能對這一片進行整治,以免再次出現類似事故。